2009年6月2日 星期二

年龍上師父母仁波切講授《佛子行三十七頌講記》(三)

三、上士道修法---如何發心和如何運心的過程。
上士道分三個部分,(一)發起無上菩提心的理由;(二)世俗菩提心和勝義菩提心的修法;(三)菩提心的學處。
現在所講是(一)發起無上菩提心的理由的支分:
頌中說:
無始時來於我大慈憫 諸母痛苦自樂有何用
故為救度無量有情眾 發菩提心是為佛子行
我們思維的時候,要想我們的一切父親母親。今生有根本的父母;從無始無量劫以來,曆劫以來所有的生世只要轉世為人的時候的父母。一切父母對我們都是尤加慈憫的,尤加愛護的,比對她(他)自己還要愛護,充滿關懷。對於我來講,曆世父母還在輪回當中受著各種苦難,我自己如果希求己樂的話,是諸佛菩薩和聖者所不喜的。就比如說,我們世俗上的人吧,倘若是你和自己的母親一起走路時候,你母親年紀大了,身體也有病又不能走,而且體質非常的虛弱,在這樣的時候,你心裏這樣想,我要到一個地方去尋求一種安樂,現在母親病了,不能走了,就讓她自己待在這裏吧,然後自己就跑掉了。如果這樣,是世人所不喜,人們都瞧不起他,覺得他這樣的人是小人,和他交往是沒有什麼意義的,所以大家都會離他而去的。他不僅不能得到安樂,而且成為一個卑鄙的人、痛苦的人。
我們修行佛法,要追隨如來之後。一切如來都是為了利益眾生的緣故發起無上的菩提心。那麼,為了自己出離而置一切眾生的痛苦而不顧的話,當然就不是菩薩的行徑,而且為一切諸佛菩薩所不喜,所以,自心當做如是想,我從現在開始,為了一切如母的眾生都能從輪回的大海中得以解脫,從輪回的痛苦當中得以超出,現在就像過去諸佛菩薩一樣,他們如何地發起菩提心,我現在也如是發起菩提心來。這樣的發心,是我們一切菩薩和學子應該的發心。
大家要知道發心時需要很多的因緣促成:首先要觀察一切眾生皆是父母,讓自己心中生起一種定解;在這個基礎上對他們產生一種報恩之心,要解救他們出輪回的痛苦。我們現在在座的,全部都是已經發了菩提心的人。有些人可能心中想,我沒有發菩提心的把握,自己沒有菩提心這種力量。不要這樣想。我們平素念誦時不是說嗎:“今日超入佛種姓”。現在大家學習大乘的佛法,都是具足了大乘的根性的;既然是佛的種姓,就應該生起廣大的發心,就應該去為了救度無邊的眾生而生起這種殊勝意樂的。我們修行的時候,不應貪執于三有的安樂,或者貪執于聲聞緣覺上的自我解脫,而應趣于一切究竟圓滿的解脫——成就佛果。在這個趣於佛果的道路當中生起無上的菩提心去救度一切的眾生到解脫的彼岸,這是修行大乘道菩提薩垛應有的發心。所以,自己要生起這種勇猛的發心。這是很重要的。
在自己發心的過程當中,自己一定要善於觀察這一切:比如說自己發心的起心之處,究竟是為了一切眾生究竟成佛而發心呢,還是貪執於自我解脫而發心。如果在發心上頭自己能夠掌握準確的話,那麼於無上菩提是一定堪任的。這個發心就象《寶性論》說的:“發心為利他,欲成圓滿覺”一樣,為了成就無上菩提就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經莊嚴論》是這樣說的:“發心成就二利故”。成就兩種利樂才叫發菩提心。何為兩種利樂呢?這有兩種解釋,一種是發起菩提心成辦自他兩種利益的緣故,自己能夠獲得究竟圓滿的菩提果,而且能夠令一切眾生獲得究竟圓滿的菩提果,是發心的本意;另一種是用兩端的解釋,比如說暫時使自己獲得了解脫,究竟而言是令三界六道一切的眾生都能獲得無上的菩提,為了這樣的獲得解脫,為了這樣的目的生起發心。那麼這就稱為真實的菩提心了。所以,對於一個修行大乘道的人來講,應該毫不怖畏地勇猛地生起這種菩提心來,讓自己敦勸自己的自相續,心中生起為一切眾生和自己都能得到究竟圓滿正覺而生起菩提心的意樂。這樣就稱為發心的支分。
就象上面所講,發起真實的菩提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你對輪回產生一種無欺真實的出離心的時候,對一切眾生生起無偽的大悲心的時候,這是真正的趣入解脫道的必然所向。所以說這個菩提心大家心中要真正如實的生起。
關於生起菩提心的功德,《入菩薩行論》中寂天菩薩是這樣說的:凡所生起菩提心的這些聖者們,都是世間所應頂禮的。我們現在應該從自續當中真實生起菩提心來。如果真實的生起菩提心的話,那麼我們所修的一切善法都會被菩提心所攝持,就成為解脫道上非常殊勝的資糧了。所以說,有菩提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們發起殊勝的菩提心,哪怕是念一句經,念一句佛或者是自己拿了一粒米去佈施一個眾生,或者是拿了那麼一點糖塊去佈施一個惡趣眾生,只要真實的發心,全部都稱為是菩提法行,那麼就是圓滿菩提殊勝的助緣。倘若你自己沒有真實的發起這種菩提心的話,即便以三千大千世界的無量供物來供養諸佛菩薩聖者,還有施與一切眾生,你能夠得到這種供養佈施的有漏善業,但是與菩提法行是相差甚遠的。所以發菩提心極為重要。
(佛子行三十七頌講到此處時上師父母仁波切為弟子傳授發菩提心律儀,特說明之)
發 菩 提 心 律 儀
住于十方之一切諸佛薄伽梵,以及一切住於十地之諸大菩薩摩訶薩,大持金剛諸上師,祈請於我作憫念!
(以上證明之文,請佛菩薩上師為我發菩提心作證)
乃至未得菩提中 于諸佛陀作皈命
正法菩提薩垛眾 亦複如是作皈命(三遍)
(以上皈依之文,發誓生生世世不舍三寶)
隨其往昔諸善逝 生起無上菩提心
(以上發願菩提心之文,像佛在未成佛之前一樣,發菩提心)
菩提薩垛諸學處 依彼次第而安住
(以上發行菩提心之文,修行六波羅蜜多)
如是為諸眾生益 菩提心者令發起
亦于如彼諸學處 如其次第作學修(三遍)
(以上次第修學之文,依自己的能力逐步實行,具備菩提心,念三遍儀軌可得到菩薩戒)
今世我具善業果 得以善妙人中生
今日超入佛種姓 願速成為諸佛子
從今我隨何所作 作業隨順此種姓
無有過咎極尊貴 不為濁染應如是
如有盲者於堆中 摸索獲得大寶同
如是隨何觀察已 菩提心者我發生
(以上自隨喜之文,對自己的發心當生歡喜)
如今我於一切救怙前 誓度眾生成就善逝位
其間如客敬請令安穩 一切天非天等令歡欣
(以上他隨喜之文,通過自己的發心令其他眾生歡喜)
勝菩提心仁波切 未發生者令發生
已生起者無壞損 生而複生令增勝
與菩提心不分離 安住菩提之法行
諸佛悉皆圓滿攝 諸魔事業願止遮
一切菩薩摩訶薩 眾生義利願憶念
隨其怙主所憶念 于諸眾生願圓滿
唯願一切有情具安穩 亦願一切惡趣恒空盡
隨住何地菩提薩垛尊 彼等誓願普皆如願成
(以上發願、回向之文)
上述講法當中,對皈依的講法已經非常多了,比如說於誰皈依,皈依之相如何,皈依之功德和意義,皈依之學處,皈依之區分,這些都已經全部講過了。現在,大家最重要的是首先把自己的心淨住下來,於殊勝的三寶作皈依,正所謂是佛陀、正法與僧伽;於解脫道者作皈依。對希求解脫道的人來說,皈依無比的導師釋迦牟尼佛暨一切諸佛,然後皈依無比的宣說就是法,還有皈依無比的引導就是一切的菩提薩垛眾。因為現在我們是大乘的皈依,所以自己心中要這樣的想,願我和三界六道一切的眾生同時全部皈依無比的三寶,于三寶面前至誠皈依,自己只要生起了這樣堅定的意樂和清淨的這種信心,就能夠得到皈依。皈依最重要的入門就是信心。沒有信心不可能得到任何的利益,也沒有任何的加持。因此,信心是一切法當中的根本,因此,在堅定信心之門當中生起堅定皈依的誓願,然後重複請佛上師做證的願詞:
住于十方之一切諸佛薄伽梵,以及一切住於十地之諸大菩薩摩訶薩,大持金剛諸上師,祈請於我作憫念!
剛才重複的是:一切諸佛還有一切住於十地的菩薩還有大持金剛上師,一切的上師,在這一切聖者面前,我祈請您能夠憫念於我,憶念我並且賜予我加被。現在這樣地想,我現在與三界六道一切的眾生發願皈依,皈依的目的並不是暫時的人天果報,或者得到自己的安樂,而是為了一切眾生成就究竟遍知佛果的緣故,現在發心皈依。一邊心中這樣想,一邊跟上師重複下邊的皈依誓詞:
乃至未得菩提中 于諸佛陀作皈命
正法菩提薩垛眾 亦複如是作皈命
下麵是受持菩薩戒的支分。對於菩薩戒有很多的區分,比如說有國王的發心,舟子的發心和牧童的發心等等。從發菩提心的規矩當中,有依靠龍樹菩薩傳出來的深觀派的,還有以無著菩薩傳下來的廣行派的差別。
那麼,我們現在的是依靠薩迦•無著菩薩深觀派這種傳承的。在授戒的這個時候,大家心中首先這樣想:過去的一切的諸佛菩薩他們如何發起殊勝的菩提心,他們又是如何安住於學處,就比如說我們的無上導師釋迦牟尼佛,他在往昔的時候在燃燈佛面前如何發心,成就現在的無上菩提;然後就象阿彌陀佛一樣,過去曾為法藏比丘的時候,又是如何發起最初的菩提心,從他們初遠發心直到證得圓滿正覺的過程,我們大家都要知道。那麼,我們現在為了成就無上菩提的緣故,也隨學于諸佛之後,他們是為了利益一切的眾生,他如何發願,我今亦如是發願,這是一種願菩提心。
然後,在願菩提心攝持之下,比如說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六波羅蜜是稱為菩提心的學處,也稱為是行菩提心。我們現在從內心深處生起這樣的想法,就是跟隨諸佛大德之後,過去您是如何做,我們現在亦複如是地隨順於您,這樣心中誓願堅定地生起的時候,就得到了這種菩薩的律儀。當然得到這種律儀之後,于菩薩廣大的學處還是當做勤勇的。那麼,這個時候,大家心中要這樣想,並且重複下面的誓詞。之後,上師彈指的時候,大家要這樣想,從現在開始我們同時得到了皈依和發心的兩種律儀,心中生起得到之想的時候,上師一彈指,然後大家都口稱善哉,這個時候就都得到這些戒律了。下面就跟上師一起重複下面的發心律儀的頌詞:
隨其往昔諸善逝 生起無上菩提心
菩提薩垛諸學處 依彼次第而安住
如是為諸眾生益 菩提心者令發起
亦于如彼諸學處 如其次第作學修
現在發菩提心正行的部分講完了,下面進行的是修行隨喜的支分。
修行隨喜支分分成兩個部分:1、是于自己修行歡喜;2、是令他人心生歡喜。
于自己修行歡喜心應這樣想,從此時此刻開始,我們已經進入了如來的種姓,成為一切諸佛之子,真正地從內心深處生起了真實的菩提心來。那麼這個時候,今生這個暇滿的人身寶,具足了廣大的利益,因為我們得到了這個人身,現在又遇到佛法和發菩提心的機緣。擁有這樣的人身真是非常地好,非常地令自己得到滿足的,所以說,對自己能夠得到這樣一個身體感到非常高興。因為我們現在就因為善的緣故吧,生到了善道的人中,就是善妙身。所謂善妙身不是一般的那種惡身,我們現在的一切的暇滿都能夠具足,所以這是一種善身,最勝身,還有上師三寶,他們為我做證,我現在得到了菩提心的律儀。
令他人心生歡喜。我現在於法界之中迎請一切的眾生全部來到我的面前,這是我願意令一切眾生都能成就究竟的安樂,成就究竟的佛果,不是為了一種暫時的人天果報,而是為了究竟的解脫而發出這樣殊勝的菩提心的。所以一切的眾生應該感到非常地滿足並且感到非常地歡喜。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如果我們在沒有令一切眾生成佛之前,一切的眾生就象我最尊貴的客人一樣安住在安樂之中,也就是說即便是現在沒有究竟成佛,也願意一切眾生都能夠常具安樂,不為任何的痛苦所染,這是我殊勝的菩提心的力量。願一切上師三寶和我面前的這些證人,還有吉祥的善方護法神,比如吉祥怙主七十五尊等等的這些善方的護法神大家都能夠高興;也願一切護法神能為我做證,我從今至菩提之間,願為一切眾生做廣大的利樂,希望我此心此誓永不退失。那麼,這個時候,如果你真正地這樣發起誓願,就成就嚴防自心退怯的功德了。就比如說,有時候自己心裏要是產生了退怯的話,就心想在上師三寶面前已經發誓了,而且吉祥怙主七十五尊等等一切善方護法神他們都一直在關注著我、看著我,如果我沒有按自己的誓願做的話,那麼會非常害羞、非常可恥。所以說這個也成為自己非常謹慎的一個保障。因此,如果能夠有這樣的發願的話,能夠令一切的上師三寶、令一切善方的天非天乃至於吉祥怙主七十五尊等等的善方護法神全部都能夠獲得歡喜。這個是于他人修行歡喜的支分。
以上就是修行隨喜的支分。
以下是:上師念弟子隨念隨喜、發願、回向的頌詞:
今世我具善業果 得以善妙人中生
今日超入佛種姓 願速成為諸佛子
從今我隨何所作 作業隨順此種姓
無有過咎極尊貴 不為濁染應如是
如有盲者於堆中 摸索獲得大寶同
如是隨何觀察已 菩提心者我發生

如今我於一切救怙前 誓度眾生成就善逝位
其間如客敬請令安穩 一切天非天等令歡欣

勝菩提心仁波切 未發生者令發生
已生起者無壞損 生而複生令增勝
與菩提心不分離 安住菩提之法行
諸佛悉皆圓滿攝 諸魔事業願止遮
一切菩薩摩訶薩 眾生義利願憶念
隨其怙主所憶念 于諸眾生願圓滿

唯願一切有情具安穩 亦願一切惡趣恒空盡
隨住何地菩提薩垛尊 彼等誓願普皆如願成
以上是傳授菩提心律儀。
(二)、菩提心分為世俗菩提心和勝義菩提心。
世俗菩提心分成自他相換的修行和將違緣轉成道用的修行。
1、修自他相換的支分:
無邊痛苦希求己樂生 圓滿大覺成由利他心
故將己樂與他諸苦痛 真實相換是為佛子行
我們要知道,在三界六道當中,所有痛苦的來源,就是因為獲得自己的利益。而真實圓滿的佛果是完全出於對自己沒有貪執,而對他人是完全具有利益之心的,愛護他人的發心,所以才圓滿了佛陀的功德。因為這種原因,我們現在要開始學習比起來自己更加疼愛別人的發心,要這樣來訓練自己,我們做任何善業的時候,都要不是為了自己獲得快樂,而是為了所有一切的眾生都能獲得安樂,究竟地成就無上菩提,以這樣一種利益他人的發心來修行善業。
我們現在要這樣地想,將所有的善業全部回向給一切的眾生,將一切眾生身上所有的痛苦,都攝取到自己的身上來,為他承擔,要有這樣自他相換的發心。
對我們來講,要知道,完全為了自我的利益,完全地貪圖自我的安樂,是一種非常惡劣的心態,作為學習菩薩道的人就應該徹底地拋棄這種惡念!讓自己學習利益他人的真實發心,這就是佛子的行為,佛子寂天菩薩是這樣說的:“我們應該將自己一切的快樂施予眾生,將一切的痛苦攝取到自己的身上,這是一切諸佛的行徑。”
如果我們只是希求自己的快樂和自我的解脫,那麼,這是自我的貪執;如果我們能為了一切眾生的快樂和解脫而發心,就能放棄自我的貪執,成就廣大的智慧。前者是自我執著的過失,後者是利益他人的功德,這一定要清楚。
總的來說,我們作任何善業的時候,要這樣想:在整個三界輪回的痛苦當中,所有的眾生都是因為希求自我的快樂所以才輪回的,就是因為有這種心所以才流浪在輪回當中。而成就佛果的因緣是什麼呢?徹底地拋棄自我貪戀的惡念,完全地去守護和慈憫他人,完全去利益他人,有這樣的發心才得以究竟成佛。就像寂天菩薩所說的:“所有的事情都要由自己來把握,說很多的語言是沒有意義的,所有的心念,都要仔細地作觀察,這心是為了利益自己還是為了利益他人?因為利益自己,所以不能成佛,還流浪在輪回當中;而成就佛果,就是因為利益他人的緣故,所以才能夠成就圓滿的大覺。”
所以,我們想“我”獲得什麼快樂,“我”得到什麼衣食和財物,“我”自己的親人和朋友如何,“我”的名聲和利益如何,不斷地去觀察、守護這些,總是為了自己怎麼好,這便是輪回道。那麼,我們以後就要完全地拋棄這種惡念,就不應該為了自己去想這些事,而是為了利益一切的眾生而去發心。
自他不能相換的過失是什麼呢?貪愛自己。不能對別人進行自他相換的話,這是有過失的。這種過失是什麼呢?就像寂天菩薩說的:“如果不能做自他相換的話,不僅你不能成就無上佛果,而且在輪回當中也不會有任何真正的快樂!”
因為這個原因,要對別人像對待自己一樣地去愛護,而對自己要放棄這種貪戀自我的愛樂。《修心道次》中所說的,“一定要將自他的惡念驅除,而為了利益一切眾生的緣故要生起真實的發心。”所謂惡業的根本,我們要知道,我們過去在三界六道中輪回著,現在也是這樣的。原因是什麼呢?就是我執,就是這個“我”。我們不斷在貪執,這是“我”,這是“我的”,這是我的身體,全部都是為了自己,所以在三界的輪回當中漂流。因為貪愛自己,所以產生了我執,就是因為這種自我的貪愛,所以產生輪回中的三毒,產生了煩惱,也產生了輪回。所以如果靠著對自我的貪戀,對自己利益的著想,這樣是不可能產生覺悟的。就像阿底峽尊者所說的:“一切三毒煩惱的出生處,就是因為對自我的貪戀和執著。”
我們對自己的親友有貪心,對於不喜歡的人把他當成敵人,並且產生嗔恨心,我們不應該這樣做!要將所有不快樂的事情自己來承受,所有不歡喜的事情自己來承擔,要有這樣的發心。如果真正地修行佛法的話,自己所有需要的東西全部佈施給他人,別人所有感覺到的痛苦全部攝取於自身,我們把所有一切的利益、守護、恩德全部施予其他的眾生,去利益他人,別人有什麼災難、不幸、不快樂的事都攝取自己的身上,我們來受取這一切,我們要把對自我的貪執換成去愛護別人,要愛護別人勝於自己,這是要修行的。
善知識乾達瓦這樣說:“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為對自我的執著才造成的,因此我們要感謝所有的眾生!”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我執和貪戀是造成輪回的根源;而成就佛果,就是對所有的眾生修行慈悲心和利益。現在我們能夠生起這樣的菩提心,並且為了獲得覺悟,全部是因為有眾生的緣故,我們去利益眾生,所以導致自己成就了佛果,因此我們要感激所有的眾生!我們獲得覺悟的根本,就是要自他相換,我們以前所做所有的善業和善業的因緣全部回向給眾生,願眾生能夠獲得,願眾生所有的痛苦我來承擔,要生起這樣的願心。就比如說,我們現在如果得病的話,就不要想,“我現在病的很嚴重,很難忍受!”不能這樣地想,而應該這樣地思維,“我現在這些痛苦不算是什麼,而在地獄等惡趣眾生的痛苦是不可思議的!而如果我們在這短暫的痛苦當中,如果能夠忍受的話,所有一切的業力痛苦都可以在一瞬間得以清除!所以我們現在要發願說,在我現在病痛的時候,能感知一切輪回惡趣的痛苦,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的痛苦!我發願,在這一瞬間,要讓所有一切眾生的痛苦在我身上成熟,我替他來承擔這種痛苦!將我自己無量生世以來的善業,所有的善緣,毫無觀待地回向給一切眾生!”能夠真正自他相換,這就是真實的菩提心!我們現在就要這樣的。我們現在修行佛法不是為了“噢,看看我得到什麼名聲,我得到什麼利養,我得到什麼地位”等等,而是要想,是否能夠利益眾生。如果我們只是為了想自己的話,這就成為輪回的因;所以要從自心中真正地想,所有一切的眾生的痛苦是什麼樣的,我要把善業回向給一切的眾生,這樣才是真實的佛子行。
2、違緣轉為道用的支分分四個方面:
(1)將不喜歡的四法轉為道用;(2)將二種難忍轉為道用;(3)將衰敗、繁榮轉為道用;(4)將貪、瞋之心轉為道用。
將財產被奪轉為道用:
若有誰人以大貪求心 盡奪我財或令他奪等
當以身及受用三世善 回向其人是為佛子行
“若有”,指任何人的意思,比如說現在有很多的小偷、強盜,他們是為了貪求快樂,所以要將別人所擁有的財物,以各種方式來謀取、掠奪,他們也以各種方法來搶奪我們的東西,或者叫別人把我們的東西都搶走。就比如說在色達縣的路上,他們突然躥出來,將你所有的財物全部搶走了,我們不僅對他們不應產生嗔恨心,而且要想,“非常地感謝!哎呀,太好了!”這樣將一切的過失和災難完全地轉成為道用。不僅自己不認為這是一種災難,而且要想,“這正是奉行佛子行的時候,我不僅把這些財物給他,而且我的身體、生命,我三世所集的一切受用,對我進行傷害的人全部都做回向,讓他獲得快樂和善業,要這樣地才對!正像佛子寂天菩薩所說的:“我們是為了希求解脫,我們是修行人,修行人不是為了獲得什麼名聲,所謂修行人需要的是什麼呢?需要的是菩提心,比如別人來打我們,搶我們的東西,我們不僅不應該對他們產生嗔恨心,而且還要對他們生起慈心、悲心和菩提心!”
如果對他們產生嗔恨心,是肯定有過失的!對於敵怨不僅不應該有嗔恨心,而且就像母親對於獨生子一樣的寬容而且疼愛他,特別像我們現在對於別人給予一些財物這方面,有貪心肯定是有罪業的。就像我,有很多人供養財物,從暫時看起來又有金、又有銀,有各種財寶,真是不錯,但有朝一日,你回頭想一想,這完全是在修集罪業的,只是暫時和最終之間的差別,為什麼呢?因為只要是對財物產生了貪心,這就是產生一切罪過的源泉。特別是對敵怨,比如你到了成都,如果你是一個窮人,身上一分錢也沒有的話,走到哪里你心裏是非常安心的,不怕別人搶奪,如果你身上帶了很多的錢,那你自己心裏就有負擔,你會想著:我的錢財會不會被別人搶啊?有了錢財的時候,就出現了敵人,沒有錢財的時候就沒有敵人,所以錢財是聚集各種敵人、盜匪,各種罪惡和仇怨的因緣!你身上帶著錢財,就好像是跟小偷強盜說:“你們來找我吧!”那是沒有差別的,所以財物是這樣的。像我這樣一個人,沒有任何的功德,現在有很多人給了我許多的財物,有朝一日必然使我完全地墮落,並且品嘗痛苦的因緣,所以財物是產生一切罪過的源泉。
而且你應該這樣地想,當你受到別人傷害的時候,其實是因為我過去世曾經傷害過他人的果報,我沒有這樣做過他是不會報應到我的身上的,所以這就是因果真實無虛的標誌。就像阿底峽尊者所說的:“對於傷害自己的人不要去產生嗔心,如果你產生嗔心的話,那拿什麼來修行忍辱呢?”
我們在奉行六度的時候,這裏面就提醒我們要修行忍辱,修行的究竟是什麼忍辱呢?並不是在自己親近的人跟前,喝飽了茶之後,嘴頭上說:“我要修行忍辱。”這樣修行忍辱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所謂修行忍辱是當自己不愛樂的事情到了自己頭上的時候,自己完全包容並且接受它。比如別人對你說了惡口,或者別人搶奪你的東西,或者是詆毀你,拿了你的財物,你如果對他產生了嗔心的話,那你修行了什麼樣的忍辱了呢?所謂忍辱,就是痛苦的時候能夠去面對這才叫忍辱,如果沒有人對你造成傷害,沒有忍辱的對境,所有的人都喜歡你,對你頂禮,供養你,這個時候你還修什麼忍辱呢?就像我現在這樣,所有的人都對我非常的好,如果有的人想打我一頓,跑到我屋裏面把我的東西拿走,拿刀來威脅要殺死我,這個時候,所謂忍辱是什麼?就在這個時候,才知道你是否在修行忍辱,這時候不修行忍辱是不可以的,所以我們要把所有的收穫、名聲、地位完全地放棄,讓自己完全地把心放在法上,特別是對於財物、受用這些獲得或者是這方面的尋求、希望完全地放棄。比如像我這樣的,國內外許多人想見我,大家都非常地尊敬我,而且很多省、市的人們非常地恭敬,現在看起來我的地位很高了,這個時候,對於別人的惱害就產生了嗔恨心,不允許別人傷害我,這樣是不可以的,因為作為一個修行人,應該知道,不論任何的時候,應該調服自己的心,如果到我們面臨死亡的時候,關鍵是自己的心要為自己作證人,要想,即便是死了,我也非常地快樂,自己的心中沒有任何的畏懼。
我們對財物、名聞利養這些全部都要放棄,修行人碰到任何痛苦的時候,自己心裏都覺得這樣非常的好,沒有什麼不好的,讓自己的心中產生力量才行,要修行歡喜!比如說,希求和名聲這是罪惡的罥索,聶須卡繞貢瓊說:“名聲和利養是輪回的繩索,福德是修行的障道!”
別人對你很恭敬,給你各種各樣的供養,這是讓你漂流到輪回大海中的絹索!就像我現在,經常受到很多人的供養,但如果沒有這些事,就可以安安心心地好好修法,但因為現在有這麼多弟子,為了護這些人的面子,要看看這個的面子,那個的面子,我現在快六十五歲了,這麼大年紀的人,又是一個病人,現在還是不斷地在行世間的行為,不斷地在護人的面子,不論如何這都是不如法的,這是修行善業的違緣!我並不是說,你們多考慮這方面的事,而我卻不用想,恰恰是我自己就該好好地考慮這個問題!比如說我是喜歡財物的,那麼我們的財物被別人全部搶走了,我現在連一口飯都沒的吃的時候,這個時候正是我們要好好地憶念,“我是現在修行菩薩道的人,我是曾經獲得了菩提心戒律的人,所以現在這樣的太好了!搶奪走我東西的人就像上師和善知識一樣,對我來說恩德非常重!我現在有了修行忍辱的對境,過去的時候,有許多的善知識就是這樣修行的,因為過去時劫是非常善妙的!但是我們現在和他們的情形不同了,而我們現在各種各樣的違緣也非常多,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不同的情形,比如小偷、強盜的偷盜、掠奪等等的事,這正是修行忍辱的時候,我們要這樣地發願,“將我自己的生命和我所有的受用,乃至一切的善業全部為了利益眾生而做回向!自己的身體、財物,所有屬於自己的東西,包括自己三世所集的善根,全部都結合在一起作回向。”
沒有過失卻受傷害,將痛苦轉為道用:
己雖未作絲毫過失等 他人卻欲令我身首分
藉大悲力將彼一切罪 受取自身是為佛子行
我們沒有做絲毫的過失,一生當中對別人絲毫傷害也沒有做過,但是別人卻是想將我的腦袋和身體分開,即便他們發自內心地想傷害我,哪怕把我殺死,我們也不能產生一瞬間這樣的想法:“與其你把我殺死,不如我殺死你!”不能有這樣的發心。比如有個人過來想傷害我,拿著刀把我們的手指砍下去,在這時我們也絕對不能想,“這傢伙是來殺我的,我要找武器把他殺了!”這樣是根本不行的,哪怕別人把你的腦袋砍斷了,這個時候也一定要修行忍辱,不僅不能對他生嗔恨心,還要對他產生大悲心這樣才可以。不僅不去報復,還要想:“這是我過去世造過的惡業,現在是清淨罪業的機緣,他現在要是殺了我,他會造了極大的罪業,造了這種罪業之後,他會墮入惡趣和輪回的苦海中去,他這樣真的是非常的可憐,所以心中對他生起極大的悲心!暫時看起來他在傷害我,但是最終他自己也會造下惡業,獲得各種各樣的苦果,我願意把未來他將要成熟的所有罪業,都攝取到我的身上,願我替他來承擔這種痛苦!”這是將痛苦轉為道用的修法。
過去有忍辱仙人的故事,我們的導師釋迦牟尼佛在修行忍辱道的時候,他轉生為忍辱仙人。在那個國家當中有叫索雄國王的,有一天,國王和大臣王妃們到森林裏去遊玩,忍辱仙人正在森林裏入定修行,這時王妃們看到了忍辱仙人在修法,就跑到忍辱仙人跟前,問他說,“您叫什麼名字?”他說:“我叫忍辱仙人。”王妃們對他很有信心,於是圍繞他向他頂禮。有人就向國王說,“您的王妃們和一個和尚在一起,她們向和尚頂禮了。”這時國王非常地生氣,說:“我的王妃怎麼向他們去頂禮呢?”於是就派人把忍辱仙人抓過來,他們馬上就把忍辱仙人捆了過來。索雄國王說:“你叫什麼名字?”他說:“我叫忍辱仙人。”“你能忍什麼呢?”他說:“我能夠忍受任何的痛苦,並且修行悲心。”當時國王聽了之後,說:“既然這樣,我看你能否忍受這種痛苦!”於是叫屠手將他的手砍斷了,接著又砍斷了腿,然後又將他的身體一節一節的砍斷,同時還問他,“你現在還能忍的了嗎?”這時候忍辱仙人說:“我沒有什麼不能忍受的,但是我想到未來有一天,你在我身上施加的這些痛苦會在你身上成熟,所以我對你產生了很大的悲心!對於我個人來,我是一個修行佛法的人,我的來生能夠獲得善趣和解脫的佛果,我沒有什麼好痛苦的,而對於你來講我真的是特別的悲憫!”就這樣國王把他的四肢全部砍斷了。因為忍辱仙人是真正獲得了大菩薩地的聖者,所以他被砍斷了的手、腿中,流出了像牛奶一樣的血液,這個時候,國王也很奇怪,“你為什麼不流血卻流出奶了呢?”忍辱仙人說:“因為我許多生世以來唯獨對眾生生慈悲心,沒有任何的惱害,這種果報使我這樣。現在因為你將我的身體節節斷壞,所以現在我發願,在未來世等我成就無上菩提究竟佛果的時候,用我智慧的寶劍也把你的我慢和執著,把你的分別念和習氣也全部一節一節地斬斷,讓你成為我眷屬當中最初被度化的弟子。”說完之後忍辱仙人就去世了。之後,大地六種震動,天雨鬘陀羅華,到最後,我們大悲導師釋迦牟尼佛成就佛果,佛陀最初的五個弟子之一喬陳如就是當時的索雄國王。這就是佛陀的願力,因為過去他發起這樣殊勝的菩提心,所以即便是他被拿刀子一斷一斷地砍斷了,但是因為願力的緣故,成為佛陀最初的上首五弟子之一。所以不管對我怎樣的有傷害,我除了對他有利益心之外,不會對他進行任何的傷害的,這就是菩薩的行為。
我們現在不論碰到了任何痛苦,在心中都不要執著痛苦,而去轉換對它的認識,就像聖者仲敦巴所說的:“哪怕將我的身體分成了千段,我不僅不生嗔恨心,還要去修行忍辱。”
善知識瑾額瓦這樣說:“世間上的人執著快樂是快樂,而我們要認識到快樂是痛苦,所以我們要把自己所有的快樂佈施給眾生。”
世間人他們是不喜歡痛苦,喜歡快樂的,我們作為真正的修行人,對於這種快樂是沒有什麼好貪戀的,我們對痛苦卻認為是最珍貴的,不論自己遭受任何痛苦的時候都要修行歡喜心,身體上有痛苦,心中有各種各樣的不快樂,全部都應該修行歡喜心,這些很多人是不能夠這樣做到。水銀洞的無著菩薩說:“作為修行人我不希求沒病,因為病可以使我罪業都消除,這樣一來就成為我們所有罪障都清淨的助緣,如果有病這非常殊勝!”
所以,我們身體上有各種各樣的病這是非常非常好的。就像我們的導師曾經這樣地說過:“菩提薩埵如果身體患有重病或者痛苦,這是非常善妙的,因為這樣可以使往昔許多的罪業都得以清除,而且最終因為菩提心的緣故,能夠成就無上菩提之果。”
所以作為菩薩,外在的對於身體的病痛,對於內在心裏的痛苦,包括對於敵人、還有鬼魅,還有沒有做過罪業卻無辜受害,這些各種各樣不快樂的事情出現的時候,都能夠修行忍辱。就像聖者智美根登一樣,不論產生任何的痛苦,他都能夠安忍。過去所有的大德善知識都是這樣,不論產生任何痛苦都能修行忍辱,而且去攝取這樣的痛苦,他有這樣的心力。善知識卡若貢瓊他也這樣說:“不論產生痛苦亦或快樂,這都是我們往昔的業力所導致的,如果是快樂這是過去的善業,如果是惡業,現在我們就會感受痛苦,所以這只不過是修行的助道而已,要這樣地認識。”
所以現在產生任何痛苦的時候心中都要產生一種歡喜心,這樣非常地好,可以使我的罪業都得以清除。
向護法交付事業時,要向他們說,“我現在要修行忍辱,去找一些冤家債主,讓他們給我製造一些痛苦,不快樂的事情。”可我們現在也不會、不敢於去囑咐護法給自己找麻煩。
下麵是將不悅耳的音聲——誹謗轉為道用:
若人于我說諸不悅音 遍及三千世界作宣稱
然而當以慈憫之心力 說彼功德是為佛子行
比如人們對我有信心,但是有些人在背後挑撥離間之後,讓別人對我沒有了信心。或者是他們不僅自己說,而是遍及三千大千世界當中到處宣講,比如說對於某人,他有這樣的過失那樣的毛病。比如說某人是一個比丘,被人說:“他的戒律已經毀犯了,他是騙子,或者他在哪兒殺過什麼人!”他不僅這樣地跟一個人說,他在網路上也到處去散佈這個消息,使南瞻部洲人全都知道這件事。對我們來講的話,雖然這件事毫無意義,但都會非常生氣,我們也會想報復他,把一些不好聽的話,詆毀別人的話也說出來。但是真正的修行人,不僅不能說這樣的話,反而對說你壞話的人要生起歡喜之心,對他們要生起了慈心,我們要說這個人有這樣或那樣的功德,要看到他的功德,然後不僅不說過失反而去宣講他的功德,這是菩提心的行為,這就是佛子將不快樂的事情不好聽的音聲轉為道用的方法。
作為真正的修行人是要將所有的粗語、不好聽的話轉為道用的,對於別人對自己的詆毀、不恭敬,各種惱害要完全地不去顧及,要想念別人的功德,我們之所以遇到這些事,這就是自己往昔造過各種惡口的果報,因為這種果報使我受到別人無故的詆毀。我們如果因此而揭發別人說,這個人撒謊,那個人是惡口,讓別人都不喜歡他,其實我們自己受到這種果報,這本身是許多生世以來我們自己惡口得來的果報,所以我們不能怪別人。就像聖天菩薩所說的:“比如說我們聽到別人說不好聽的話,你要想這就是自己過去的果報,如果你要這樣說別人的話,怎麼不會再降臨到自己的身上呢?”
我們現在受到別的人詆毀,或是聽到不好聽的話,這是自己許多生世以來我們惡口得到的果報,就像是寂天菩薩所說的:“不論別人讚歎你還是詆毀你,也不會成為功德也不會成為過失。”
所以不論別人對你多麼讚歎,你也不會長壽、也不會好起來,哪怕是南瞻部洲所有的人都讚揚你,你到了臨終的時候,一分鐘都不能延長自己的壽命,你的功德、福德也不會增長,為什麼是這樣呢?因為所說的這種話本身就沒有任何意義,因為這個緣故,對於好聽的名聲,不應該有任何的貪戀,對於任何不好聽的名聲也沒有必要有任何的執著,而要對他們修行悲心,這是很重要的。阿底峽尊者說:“對於所有一切的詆毀的音聲,都要當成空穀的回音一樣。”
比如你對空穀說了各種各樣的話,對於山谷來講是沒有一點兒讓自己感覺歡喜的,說了多少還還回多少,它是如如不動的,所以讚揚你也沒有什麼好高興的,一生當中該做的事就是這些,別人如何去誹謗你的話,對你也不會有任何的傷害,所以哪怕是很多人說你的過失,莫說在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境中去說,哪怕遍滿南瞻部洲的去詆毀呢,當你在死的時候不會增加一點兒痛苦,即便是整個南瞻部洲的人都對你讚揚,但當你臨終的時候不會有一點兒的快樂,所謂讚揚也好,詆毀也好也就是這麼回事。所以對於所有的讚揚、詆毀,都要看到它基本沒有任何的實際意義,因此就把它全部放棄。正如阿底峽尊者所說的:“所有的名聲,都是魔鬼對你的一種欺騙!”
名聲基本不是好事,名聲是障礙自己的入口。阿底峽尊者說:
“你的名聲如果像雷一樣震撼,你的違緣就會像霹靂閃電那樣快!”
拿我來講,在國內、國外很多人都知道,“年龍上師”名聲也很大,要在於世間人來講,這個人可以啊,他現在地位也很高,有很多人在讚揚他,但實際上來講,沒有任何的意義,這就像魔鬼的兵器一樣,違緣會像霹靂一樣地降臨。因為這個緣故,我們現在就要發誓,不論我遇到任何的詆毀,我作為一個學習菩薩道的人應該學習忍辱。
將被人揭發過失轉為道用:
即或有人從於眾會中 揭發過失宣說惡語等
於彼當生真善知識想 恭敬頂禮是為佛子行
如果做為一個發心的佛子的話,不論自己是否造下了過失,如果有其他人惡業的緣故,或者因為惡念的緣故,不是於一人之前,而是於眾人之前,揭發你的過失或者說你有、或者沒有的錯誤,使自己在眾人面前,使你自己或者你的眷屬或者你周圍的這些人,都受到誹謗;或者在法行上,或者環境上都會受到一些障礙的時候,他們以各種惡意,不是一般地說,是非常嚴肅地說或嚴重地說,聚眾而說的時候,那麼你自己要這樣想,這一切的違緣都是為了圓滿自己的菩提發心而出現的,如果是自己以清淨的發心來任持的話,那麼任何的誹謗都能成為清淨業力的邊際。所以,不僅不起好象他在宣說我過失的嗔恨心或報復之心,反而覺得這是對自己真實的一種加持,這是一種善業的行徑。當這個時候,把他當做自己真實的善知識,予以恭敬頂禮,或者把他做為真實的上師一樣地來恭敬的話,這是善逝佛子所應做的稀有的行徑。
我們聽到別人說自己過失的時候,莫說是一兩個人,就是成千上萬的人說的時候,你自己能不能真正地不起嗔恨心,把他當做真正的阿舍黎,當做真正的上師恭敬頂戴呢?能不能把別人這種說過失的做法當作一種真正的教言呢?這個真是一種非常困難的事情,莫說是大家現在這個樣子,就是我做為你們的上師,我也是有許多地方需要慢慢修改的,因為自己也是有很多的毛病,在別人說任何過失的時候,心裏也是非常難忍的。希望你們大家都能夠好好地精進,努力做到這一點。就象過去寂天菩薩所說的那樣,如果是有人說到過失的話,就當做觀照自心的一個機會;如果是見到有涉及過失的時候,讓自己能見到真正的忍辱。所以,在修行的時候,大家是經常需要去做觀察的。
別說那麼多人聚眾來說你,即便是一兩個人在這兒說你的時候,你的心裏頭都會非常難忍;莫說是一兩個人這樣當著你面說你,就是背後捎帶地說你,你要知道了的話,那也是氣得不得了。這就說明我們自己的心中是有這樣的過失的。當著面說,背著說,你在聽到的時候馬上氣得怒不可遏的樣子,都是在告誡我們修行的道路當中還有許多需要調服的妄想。
祖師們是這樣說的,如果是自己碰到說過失的人的時候,不認識到他就是真正對自己加持的話,那麼你的修行就會產生障礙。
阿底峽尊者在他的論著裏面是這樣說的:第一善知識,能揭發過失者是;第一竅訣,能夠抉擇過失者是。
所以說,發現自己的優點首要從缺點上來發現,如果發現自己的缺點又有能力再去修改的話,這樣才是趣向解脫道的一個助道。因此,你們在發現自己缺點這一方面要知道,如果在平素的時候自己不好好觀察自心的過失,總是一味地想別人是不是要惱害自己或者是怎樣的,如果是這樣的話,你的心就不會安住於法。不論藏族人當中、漢族人當中都有這種情況。這些事情上漢族人總的是好一些的;可是在是非方面呢,漢族人好象是非常多。稍有一點不忍的事,便到處去宣揚;別人稍微地說了自己的過失,就馬上跟別人講這個人如何如何的不好。對於藏族人來講,他發生了什麼事想跟人說,還要靠著兩條腿,大不了騎上一匹馬,要走路去說。可是對於漢族人來講可了不得了,一個電話到處打,搞得滿城風雨,沒有人不知道這點過失。
所以說,有很多的時候,我們真的需要好好觀察一下,或者是金剛道友之間,或者修法的時候,都是需要這樣來觀照的。
有一位善知識秋央,這位上師是非常了不起的,很多大德上師共同的上師。他具有不可思議的功德。當別人走到他跟前的時候,他總冤枉別人,就說你偷了我的東西,然後當著很多人面前這樣的說。不是說這麼一個大成就者,他沒有這樣一種智慧,或者他沒有那樣的慈悲心,專門來給弟子找麻煩。作為善知識他可以通過說這樣的語言,來知道弟子的心境,你究竟有多大的忍辱,你究竟停留在怎樣的境界上,這是非常明顯的事。所以說,我們要經常觀察自己的過失。
過去有一位格西也是這個樣子的。他對手下的弟子這樣說,我是專說過失的上師。如果你們忍受得了我挑你們的刺的話,那你就來;如果是受不了的話,根本就不必要待在我的身邊。他是這樣說的。如果是自己沒有過失就不說了,如果是有過失當然需要進行調伏的。有很多的時候,我們要知道能真正的發現你的過失,能夠給你改正過失的機會的,這個真正是你的善知識。所以能發現自己的過失,這是真正的最殊勝的竅訣,這是最殊勝的教言。這一點大家一定要知道的。
外頭有很多的事情,我們不要停留在表面上,從這個表面上做一些分辨啊計較啊什麼的,應該從一種法義上來直接地思維。在出離上面,法義極其重要。千萬要記住:以過失為道用。這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要把一切說你過失的人,真正地當作善知識,真正作為上師一樣的恭敬,這樣才好。咱們漢族人有的時候,莫說是說多大過失,就比如說上師在桌子上放了一千塊錢,當你在座的時候,上師馬上說是你偷了我一千塊錢,你知道你並沒偷,但是你心裏頭馬上覺得特別的委屈,特別傷心,這個時候所說的根本上師“所做悉見善妙大清淨”都不存在了,一看到上師就說這上師不是成就者,他怎麼老冤枉我呢?我如果繼續待在這個地方還不得被冤枉死了,成了受氣包了。所以馬上心裏想我趕快逃了得了,然後就想開溜了。那麼這時候你的信心跑到哪里去了呢?有很多的時候是如此的,因為那小小的東西說是你偷的,你心中馬上就變成委屈了,這樣的話那信心又何存呢?所以說,說過失實際上是調服你的心的殊勝口訣。因此希望你們大家都要注意起來,把宣說過失的人當成上師,把宣說的過失當成最殊勝的口訣來修行。平素就象那位郎日唐巴格西說的,自己要把一切的榮耀和利益讓給別人,要把一切的過失和罪業攝取於自己。自己要這樣想的。最關鍵的就是,你能夠把一切的衰敗自己來承擔,把一切的榮耀和利益讓給別人。這是很重要的。
凡夫當中大多數人都是這樣想的:讓我自己得到這種榮譽和利益,要讓別人享受那些衰敗或者傷心事。真地去觀察的話,就會發現,我們自己有的時候嘴上說了很多我要發菩提心,我要做多少多少善業,事實上自己能夠這樣做的卻是非常地少。有的時候人們非常虛偽,心中有這個嫉恨的心。比如說,兩個人見面了,本來發了菩提心就不應該說別人的過失,見了之後嘴上也都說的很好:啊,你很有功德,很了不起,很好。嘴裏那樣說,心裏卻會這樣想:哼!這傢伙去年曾經罵過我。就這樣心裏一直惦記著。實際上如果是這樣抱著記仇的心理的話,這樣的心根本就不清淨,沒有辦法說這是在調伏自心。所以說,大家要經常調伏自己的心,經常觀察;每個人心中都有習氣,我們的習氣會如何變化,要慢慢地來觀察。就象經書中所講的,要是有人侮辱我、打我、罵我或用兵器來刺傷我的時候,於他們不但不起嗔恨心,反而應起增上意樂心。那麼,我們回過頭來觀察一下自己是否能夠這樣做呢?有時候需要自己好好地想一下,反復琢磨,是否應該真正做一些調伏自心的行為?這個時候,不論是自己的習氣也好,各種煩惱也好,就能把它伏住。抑伏住這些煩惱,讓它不能夠滋生,自己心中真正地想到了自己的一切過失全部是自心表現出來的,那麼調伏自心自然能把它清淨了。經常觀察自心、調伏自心是非常重要的。希望你們就在過失當中來觀察自己、來調伏自己的心境。這就是轉被說過失為道用。
(待續) 年龍上師父母仁波切講授《佛子行三十七頌講記》(三)


1. 轉貼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09f8f80100cwm7.html 簡體轉繁體
2. 原文有(薩迦無著大師)照片一張 http://static3.photo.sina.com.cn/bmiddle/5f09f8f8h678f2294b522 但不會轉貼 煩請學長移駕親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