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日 星期二

年龍上師父母仁波切講授《佛子行三十七頌講記》(一)

下面開始論義正文的第二科目--論的自性。論的自性部分有很多支分,概要而言可分為:前行、三士道修法。
前行分為七個支分
首先是一、暇滿人身難得支分。
頌曰:
獲此難得暇滿大舟時 為度自他出離輪回海
故而當於晝夜不散漫 聞思修行是為佛子行
沒有生在八種無暇的地方,就是八種有暇。修行佛法的順緣,就是圓滿了自己所具足的五種圓滿,和外界所具足的五種圓滿,加起來就是十種圓滿。具足了這十八種暇滿的時候,就像獲得了出離輪回大海的大船一樣,從比喻、數量還有它的因緣這三種來思維的話,十八暇滿都是非常難得的,得到了之後,就具有很大的利益。
現在,我們修行解脫和遍智佛果的時候,具有自由、具足各種圓滿的因緣,這裏我們所難以值遇的“時間”,也非常圓滿,最難以獲得的“暇滿人身”也獲得了,最難以值遇的“佛陀教法”我們也值遇了,最難以見到的“上師仁波切”我們也見到了,最難以獲得的“教言”我們也已經獲得了,得到了這樣的身體之後,就不能令其空耗!為了將等同虛空的一切有情眾生解脫,令其成就佛果,所以我們就應該毫不散漫地將一切的時間和精力全部放在學習佛法上,而且完全地依止上師的教言,通過四種方式來觀察自己的心續,所謂四種觀察的正理,就是:聞思的正理、修行的正理、依靠方便修行的正理,還有法性的正理。
觀察善知識所講的法義,光憑自己的聽聞,懂得了一點是不夠的,要思維並且來修行毫不散漫的行為,這樣具足了暇滿的人身是非常非常難得的,這就像聖天菩薩所說的:“暇滿的人身非常難得到,而得到了,如果讓它空耗,那是非常可惜的!因為未來我們怎麼能夠再得到這樣的暇滿人身呢?”
那我們現在要這樣地思維,絕不可以讓自己白白地空耗自己的生命,因為這個暇滿的人身不是我們可以反反復複地得到的,而即便是得到了人身也難以如此地暇滿,而即便是得到了這個人身,也是難以遇到真正的佛法的,遇到了這樣的佛法,也很難遇到具德的上師,遇到上師,你也很難得到殊勝的教言。聖天菩薩說:“得到暇滿的人身,就像在苦海得到了大舟一樣,得到了它的時候,就要跨越苦海,這才是有意義的!我們現在得到了暇滿的人身,一定要修行解脫和一切遍智的究竟佛果!”
阿底峽尊者說:“暇滿的人身是非常難得的,我們要通過不斷地觀察,確定珍惜暇滿的人身!”
我們得到了暇滿人身之後,也不能輕易地說,我現在得到了暇滿的人身,自己就足夠了,不是這樣的,要從數量和比喻的方面來觀察,學會珍惜自己的暇滿人身,這時候要知道,得到它是非常不容易的,失去它是非常地迅速的,對於它的珍惜,就要像美女頭上著了火一樣,似乎自己馬上就要無常一樣,要有這樣的緊迫感,還要像屋裏有毒蛇一樣,你要這樣迫切地出離。年輕的美女頭髮非常地漂亮,但是頭髮忽然著了火的話,她絕對不會放一會兒再說,而她會趕快地把火撲滅;你的屋子裏忽然有毒蛇,你絕對是不會安坐著的,你會趕快把它趕出去!我們要迅速地修行能夠解脫的佛法,而不是去推託,我們絕對不要再一個小時、一分鐘、一秒鐘地浪費時間,我們現在得到了暇滿的人身,而且遇到了具相的善知識,在這個時候絕對不要讓自己去放逸,要迅速地修行解脫之法!寂天菩薩是這樣說的:“暇滿人身是非常難得的,得到之後一定要讓它具有意義!”
我們得到人身的時候,一定要讓它具有意義,如果沒有意義地讓它空耗了的話,這非常可惜!就比如說你得到了一個如意摩尼寶,你沒有把它當成是如意摩尼寶,而是當成一塊石頭,那它的功德就不能夠顯發出來,白白地浪費了,所以我們現在得到了這樣暇滿的人身的時候,如果沒有修法,而是讓它空耗的話,那是非常愚蠢的,所以如果只是認為現在已經獲得了暇滿的人身了,已經非常地好了,沒有真正的去修行正法,這是最愚蠢的事情!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水銀洞的無著菩薩說:“因為暇滿的人身這樣的難得,所以得到的時候絕對不能讓它空耗,要非常慎重、不放逸地修法,使它具有意義!”
關鍵是自己不能夠欺騙自己,別人讚歎你,你也沒有什麼可高興的,別人說你不好,你也沒有什麼好不高興的,關鍵你自己給你自己做證實,究竟怎樣,自己清楚,如果這樣能如理修行的話,就使自己暇滿的人身真實地具有意義了,這是暇滿難得的講義。
二、遠離三毒惡緣之境——家鄉的支分。
頌中說:
于親友方貪心如水湧 對敵怨方嗔恨似火熾
忘失取捨愚癡昏暗眾 遠離家鄉是為佛子行
使自己產生貪心的,比如說自己的父親、母親或者是非常喜歡的親戚朋友,自己非常貼近的人,最容易讓你產生極大的貪心!對他們的貪心生起來的時候像洪水一樣洶湧澎湃,難以抵擋。過去自己雖然也有正知正念攝持自己的心,但是當自己對家鄉產生留戀的時候,因為這極其熾盛的貪心的緣故,使自己難以控制心緒,從而使自己的心散亂于無意義的世法當中。
對於自己的家鄉很容易障道,你所喜歡的是你的父母、親戚、朋友這些,當然也有不喜歡的對立方。對於喜歡的熾盛貪戀;對於對立方的如火熾嗔恨,那這個時候煩惱就非常粗重。這樣一來,不論是對親方之貪,還有對敵方之嗔,全部成為散亂的因緣。在這樣的時候,就會失去正知和正念,從而使自己于應取應舍之處悉皆蒙昧。
正確的取捨,當取的,指的是一切善法;當舍的,指的是一切惡法。那麼在一個因緣散亂的環境當中,當取的不取,當舍的不舍,就會完全墮落愚癡的深淵當中。這樣一來,就把自己一切的修行道路堵塞了。所以,為了修行佛法的緣故,於自己能夠產生貪、嗔、癡的環境也就是對於家鄉的貪戀,應該生起出離之心。
就像比喻當中所說的,家鄉像牢籠一樣,你自己所貪戀的人就像獄卒一樣在看守著你,使你不能逃出他們的魔爪。因此,作為一個希求解脫的菩提薩垛的學子,應該遠離容易使自己產生貪嗔癡的家鄉,這才是一切諸佛佛子所應有的、稀有的行徑。
三、依止靜處支分
遠離惡境諸緣之後,是自己能夠修行善法依止靜處支分。
頌詞說:
遠離惡境逐漸煩惱輕 了無懶散善行自然增
心地明清於法生定信 依止靜處是為佛子行
這裏所說的遠離惡境,指容易產生貪嗔癡之境的家鄉。那麼,遠離這樣的家鄉惡境之後呢?不是說遠離家鄉、到其他地方去、到另一個城市裏去遊玩、玩耍,這樣不是遠離惡境。
我們所說的遠離惡境指的是要依止寂靜處,就是阿蘭若處的意思。何為依止阿蘭若處呢?如果你到了一個非常安靜的地方,那麼你自己粗重的煩惱,貪嗔癡之境自然會消失,煩惱會漸漸減輕;因為煩惱逐漸減輕,能使你散亂、放逸、籌計或者生起各種計較的心會漸漸地熄滅,你自己的心會漸漸地靜下來;當你對殊勝的本尊或者修行光明大圓滿、修行三摩地等等一切方法心能趣入的時候,你的心就會漸漸與法相合,能夠讓自己修行善法的行為自然得到增長。所以依止寂靜處後,自己在修行方面,外界的違緣是沒有的,只有存在順緣。
寂靜處就像寺院等。寺院和寂靜處、阿蘭若處在修行上是一個意思。所以說遠離家鄉這樣粗重的煩惱外境後,應該依止安靜的地方。在這樣安靜的地方沒有值得你去煩惱的,沒有值得你去執著的。不管是做農業、牧業也好,經營也好,任何事情,這個地方都不存在,所以你的心只能夠逐漸地靜下來。那麼,你的心靜下來的時候,你的心也就能堪任於法,能夠修行佛法。這時,依靠般若的智慧,也能夠善巧地取捨和觀察當取當舍之處;這樣,對於取捨之處毫不蒙昧;然後在修行的時候也一定能夠產生定信;產生定信之後,于佛法當中自然會得不退轉。所以說依止靜處會具足很多功德。依止靜處是一切諸佛、菩薩稀有的行徑。
四、下麵是修行無常捨棄今生的支分:
常時相伴親友各自分 辛勤所置財物遺空痕
身房終被心識客所棄 舍今生念是為佛子行
這幾句所講的是:不論是我們貪執多麼深的人,像父母啊、親戚啊、朋友啊等等,所有一切自己所生貪心的這些,不管我們對他們有多麼熱愛、多麼執著,但是他們到了死的時候還是要舍我們而去,或者我們死的時候要舍他們而去,畢竟是要各自分開的,不可能常時和你在一起。所以說這是無常的。
莫說是自身外在的親戚、朋友,還有父母兄弟他們,就是包括自己用了非常大的辛勤,經受了許多波折收集來的財物,或自己所受用的東西,這一切也都是無常的。它們不論任何一個都不可能與你時刻同在。你到了死的時候,它們不可能跟你去,對你生命就毫無意義了。因此,這些也都是無常之法,都是身外的無常之法。
外在的無常之法,自己不應生起任何執著;你再想一想與你與生俱來的身體,比如說你的肉啊、骨頭啊、血這些等等,你最貪執的這個人身,有朝一日到了該舍報的時候,你的身體象空房子一樣,你的心像在房間裏住的客人一樣,心識必定會舍它而去。到這時候,就像從酥油當中拔一根毛一樣,毫無阻礙地,心識就從這個身體當中離去了。所以說,不論是親戚、朋友也好,自己的豐裕財寶也好,還是自己的身體也好,任何一個東西都不可能永遠擁有,任何東西都處於一個無常的自性當中。
如果說,我們在收集財物的時候,認為自己需要更多更多的東西,哪怕是財寶等同毗沙門天王財富的時候,也毫不知足,認為這些就是對自己有用的,那就說明自己對生命執為太長久的緣故,沒有一個短的意樂和發心。如果自己想到生死無常,你就會覺得外在對你並無意義;所以說,想到外在東西對你生死毫無意義的緣故,那麼就應該把今生當中的貪執全部當下放棄,讓自己的心趨於正法當中。
如果能這樣修行的話,憶念死亡會使自己產生一個決定于法的信心的。
憶念死亡當中有三個根本,九種原因,三種決定。
三個根本是什麼呢?就像以前所講的那個樣子,死是肯定的,首先,肯定死亡的必然性,沒有一個人不死,所以這個死是肯定的;第二,死緣是無定的。我們可以通過任何一個方式觀察,死的時間和方式是沒有辦法可以選擇的,這是肯定的。第三,要知道死的時候除了佛法之外,任何其他的東西對死亡毫無幫助。這三種是肯定的。
那麼如何觀修無常呢?有九種原因。比如說,我們可以觀察一下所有的過去的生命,沒有一個不死的;用現在的眼光觀過去的,過去的不會留下的,死的都死掉了,所以這是無常的;然後思維這種身體、生命,都是有為法,是必定要趨向壞滅的,是毫無堅實,毫無精華,不可能把握住他,該無常的時候自然會無常;然後就比如說親戚呀、朋友啊等等對自己有助益的,他們也不可能幫助你,而且死的時候,衣食、財物等,也對你毫無意義。在死亡到來的時侯,除了面對無常之外,沒有絲毫選擇等等。
觀察完九種原因之後,還有三種決定:因為我們經過前面的思維之後,要肯定這幾件事,第一、因為死亡肯定會到來的緣故,所以說我們一定要修行正法。因為不修行正法,在死的時候毫無把握;第二、因為肯定死緣無定的緣故,不要讓自己懶散的心、放逸的心,推脫明天修行或後天修行,明年或者後年,或者上午沒時間下午再修行,或者是等下一分鐘再修行,沒有這樣的時間!因為死亡何時到來,我們根本沒有把握。所以說第二個決定就是決定現在馬上就要修行佛法,立刻修行佛法;第三、是因為我們知道了死的時候除了佛法以外,任何的外界一切,對自己的修行,對死亡都毫無意義,所以這個時候,我們要知道把今生當中九種所做全部都要放棄,讓自己的心純粹安住于正法當中,就是要純一的修行正法,這是一種決定。
這就是三個根本,九種原因,三個決定。如果能夠產生這樣的確認,那麼,你的心一定會趣入正法。能夠這樣,修行無常捨棄今生的念頭,把自己今生能夠活多久或者是能做到多少事情,得到多少財寶、多少的美名,然後自己能夠做多少好事等所有這些都放棄,以死亡為界限修行。如果能夠如此修行的話,這就是一切諸佛菩薩稀有的殊勝的法行。
五、遠離惡知識支分
因為斷棄惡友伴是能增長善行的,所以應該這樣如理的思維。
與誰相伴能令三毒增 聞思修之功德退失盡
于令了無慈悲惡友眾 悉皆遠離是為佛子行
這裏講的與誰相伴,指的是誰呢?指的是惡友伴、惡知識。惡知識究竟是誰呢?惡知識指的是能夠讓你增長貪嗔癡三毒的,教唆你的,使你心中產生各種煩惱的人。
當然,我們起初是為了修習佛法而安住在戒定慧三學當中,並且精進地修行和聞思的,但是如果和惡友在一塊,就會因為各種惡的作意、惡念、惡的引導,使自己的心中退失了對佛法的敬信,對於戒律、對於見解上產生相違,正知正念也為之喪失,從而貪嗔癡三毒為之增長。
我們得以究竟成就和解脫的道路是什麼呢?就是聽聞佛法、思維佛法,並且修習佛法。因為依止了或者跟隨在惡友伴、惡知識周圍的緣故,聽聞的功德為之喪失,產生了猶豫,思維的功德也不能產生確定,那麼修行的時候,當然也趨入迷惘。這樣一來,聞思修的功德漸漸衰弱下去。而趨向究竟解脫的道路,惟獨依靠慈悲和智慧,但是,因為依靠惡友伴的緣故,自己三毒熾盛,哪還會有慈悲可言呢?所以在這個時候,慈悲心也為之斷盡。那麼這樣一來,你自己修行和解脫的機緣就全部喪失了。所以說惡友伴是非常可怕的。應該遠離惡友伴是佛子的行為。
惡友伴當中,正象過去的一些大師們所說的,如果你親近的是貪心很重的惡知識的話,那麼你就會變成貪心很重的人;如果你親近的是嗔恨心很重的惡知識,你就會變成嗔恨心很重的人;如果你親近的是邪見心很重的人的話,你就會變成邪見心很重的人。你親近什麼樣的人,你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所以對貪、嗔、癡、我慢、嫉妒等等,這些煩惱很重的人,如果你和他交往的話,那你一定會變成類似他的那種人。因此,我們遠離惡友伴是很重要的。
那麼惡友伴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就像赤•貢唐仁波切所說的那樣,惡友伴並不是在外表看上去很兇惡,而事實上,他是以善的行為展示在你面前,惡友伴是最不容易認出來的。一般來說,這種惡知識到你面前的時候,都是滿臉堆笑,讓你看見他對你的發心,非常清淨,對你非常慈和,什麼都能接受你,把你所有的想法都好象非常認可和理解一樣。一般這樣就是惡友伴的特點。因為惡友伴到你身邊的時候並不是說:我是惡知識,然後過來的時候,頭頂上長著犄角,這就是惡知識。也不是說,所有惡知識都是手裏拿著兵器、拎一把刀,然後掄著斧子到你跟前說:我是惡知識,你要是修佛法我就殺了你。他們沒有這樣一種外表的標誌。
所謂惡知識總是慈眉善目、面帶微笑,很關切地看著你,好象是非常可親一樣的。“哎呀!你看你,多可憐啊!你所想的是對的,你想做的一切都是對的、你所做的一切我都是同意的、贊許的,但是你想想,你爸爸是這樣的、你媽媽是這樣的,你周圍的人是這樣的,你看你這樣去修行佛法多辛苦、多惱火,而且走在險道上,也許會丟失生命,這樣毫無意義,你再想一想,你看人家不做善法、不修行佛法的人,又是資財豐裕、壽命綿長,而且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可是你們學習佛法的人,又是多病、又是短命,而且又是那麼悲傷、那麼惱火,心裏痛苦、外表自慚形穢,不管怎麼說,學習佛法也看不到任何利益,學習佛法的人都是一個個很苦惱的,不學佛法的人卻是容光煥發的,所以你這樣苦苦惱惱學佛法幹什麼呀?那麼辛苦、那麼累,多讓人心痛啊,好好待在家裏吧。對你的父母好一點,當個乖孩子,然後去照顧一下你的父母呀、親戚、朋友呀,做一點經商呀、營利呀,使自己過的好一點,活得幸福一點,未來的事誰也不知道有沒有,管他有沒有來世,這輩子活好再說吧,那麼多的事兒都管不過來呢,你自己好好地努力照顧好自己,不要那麼辛苦了……。”等等。用這些讓你聽起來很順耳的,但是卻是違背佛法的話來教育你。這樣的特徵是惡知識、惡友伴的特徵。
像這樣的人一般來說很難發現,因此,一定要從內心深處非常謹慎,要知道輪回之苦,並且脫離惡友伴的束縛這是很重要的。因為惡友伴出現的話,你一切修行的意樂都會喪失,修行的精進為之衰竭。所以說惡友伴是最為可怕。因此,祖師們都是這麼講,比如我們見到狼群虎豹的時候馬上躲地遠遠的,因為怕它們傷害我們的生命一樣。見到惡知識的時候,一旦發現他是惡知識,應該馬上就像躲開野獸一樣躲開他。如果沒有那麼迅速躲開的話,很可能你的法身慧命會受到傷害。
因此,修行的時候,捨棄惡友伴是一切菩提薩垛所作的稀有行徑。
惡知識是非常可怕,稍不謹慎,將會對自己造成極大的傷害。講遠離惡知識的時候,反復強調如果說作為修行人不注意交朋友的話,那麼周圍的人會在自己修習佛法的道路上造成極大的障礙,或者是走向另外一個道路當中。所有的善知識都是這樣強調的。不需要很長時間,就說是待一天或者哪怕一個小時,短短的一瞬間,也能知道他是不是真正的惡知識。所以自己要善於觀察。惡知識就像剛才說的,或者是說讓你感念父母的恩德、讓你去照顧親友,然後讓你去經商營利或者去耕地或者務農等等各種方式,讓你去做世間的事情,告訴你修行佛法沒有什麼意義,而且即便修行佛法也不需要那麼辛苦。
我們的導師釋迦牟尼佛曾這樣說過:我們過去在無量劫生死以來,自己無數次無意義地浪費了自己的生命和身體,血流地象海一樣,骨骼堆積得像須彌山王一樣,就像這麼多生的生命都捨棄了,毫無意義浪費了,那麼我們現在得到了這樣一個身體,能夠精進修行佛法的時候,為什麼浪費它呢?不僅苦行應當作,任何一種哪怕是瞬間的修行都是具足無邊的、不可思議的功德。所以自己一定要為了趨向解脫而精進修行。
這個是在佛經上都有講的,像《正法念住經》等等,說對於惡友伴應當像見到了毒樹一樣捨棄他,因為他的種子如果是毒的話,樹幹、樹枝子、樹葉子、果實全部都是有毒的。如果你自己不小心讓惡友伴加持了你的話,那麼你的心中會生起各種不善的發心;這樣不善的發心,會使你所有的行為都趨於惡的行為。
我們在自己的生活環境當中,就會碰到這種情況:比如說金剛道友當中,也有一些居心叵測的,他自己對這個或者那個人之間製造各種輿論和謠傳,然後說:你本來對這個人挺好的,又給他東西,又對他好,照顧他各個方面非常妥貼的,可他背後卻說你的壞話,老在收拾你,你對這種人以後不要理他,也不用對他有什麼慈悲心的。或者在另外一個人跟前說:你看這個傢伙沒有一點念恩心的,你怎樣幫他,他都不理你,以後他跟你發火,你也跟他發火,他揍你,你也揍他一頓。這樣反反復複叨咕這些話,這些全部都是惡友伴的標誌。
我們作為一個修行人,作為金剛道友之間,最重要的是自己要知道所守護的三昧耶戒,你自己的律儀。如果你要善護於自己的律儀的話,不管別人怎麼講,你的戒律是最重要的。但是如果碰見惡友伴時,他覺得,你的性情是最重要的,告訴你他很理解你,就像剛才所講的,你所說的是對的,你所想的也是對的,只要他對你不好,你收拾他是應該的,他這樣勸你的時候,你就覺得火往上竄,這樣一來,幹起壞事更有動力了。所以說呢,在這種情況下,惡友伴是非常可怕的了。你的戒律將為之傷害,你的修行也會為之喪失。
那麼惡友伴的危害是什麼呢?他的危害是能讓你過去已有的功德漸漸退失,未出生的功德不再出生,絕對不會升起的惡念全部升起,這是惡友伴對你的“加持”。你不小心的話,很可能受到他們的污染。所以,自己在任何時候都要善防自己的心念。
就像《正法念住經》,還有寂天菩薩等很多都是這麼說的。比如說碰到一頭瘋象的時候,人們覺得很可怕,但是佛說:瘋象並不可怕,因為它大不了把你的肉身殺死,但是殺死你的肉身是否會使你墮入輪回的惡趣呢?這個是不一定的;可是你碰到惡友伴的話,比瘋象更可怕。為什麼呢?它除了把你的身體殺死之外,更重要的是讓你的心沾染上貪嗔癡的各種邪見和造下惡業,這樣會使你墮入輪回的深淵中。瘋象殺你的身體和惡友伴斷你的法身慧命,這兩者相比較惡友伴更為可怕。所以,在這些上面大家要慎重考慮。
還有像寂天菩薩所講的,與凡夫相伴自亦凡夫。一般來說,那些凡夫俗子,往往把自己的妄想和分別強加在一些事情上。他自己沒有見到諸法的真實,按照自己的想法跟人亂說;你也跟著他的話亂講,那麼自然你也成為凡夫俗子了。這是很正常的的結果。
還有比如說,像小孩的一些行為一樣。你給他一塊金子,說金子好的時候,小孩湊到一起,腦袋對著腦袋說:哎,這塊金子真不錯,怎麼怎麼的;如果過一會,你給他塊石頭,說金子一點也不值錢,還是這塊石頭好,小孩就說:哎,這塊石頭也不錯。高高興興地就誇讚起石頭來了。小孩就是這樣的:他們看到什麼,別人說這個好,他也覺得這個好;別人說那個好,他又覺得那個好。那麼,咱們學習佛法不要像小孩一樣盲目地聽信別人,自心一定要充滿了正見,能夠以正知正見攝持自己。這是很重要的。
我們修行一定要善自抉擇善法和惡法,區分善友惡友。惡友伴真是很可怕!因為他說的都是你順心的話,順耳的話。你如果聽,就很容易導致你的功德喪失。比如說,你如果站在山下面,往山上扔石頭,很費勁;但從山上往下軲轆石頭,卻很省勁。也就是說,你修行善法,希求解脫的時候,需要付出非常堅定不移的努力,非常大的苦行,這樣才能獲得一些收益。
哪怕是一瞬間的修行佛法也是有收益的。我們的無比導師釋迦牟尼佛在往昔住於有學道的時候,曾經為求得四句偈,寧可捨棄自己的生命!應該有這樣的意樂才行。
修行正法就一定要付出艱辛,如果你要墮落輪回道,卻很容易。正像惡友伴們所說的那樣,修行佛法的時候,會把你的性命丟掉,而且又是這麼苦惱,什麼也得不到,你看不修行佛法的人卻是那麼的安逸、那麼快樂,為什麼不去走快樂的道路,非得搞得那麼苦呢?別那麼苦、那麼累了,還是捨棄這些,尋求一些快樂的事吧!這樣聽起來多麼讓人心裏舒暢!可是這就像從山上往下滾石頭一樣,墮入輪回深淵是非常迅速的!因此,惡友伴是你們警惕當中最應該警惕的!這一點希望大家牢記在心上。
正像上面所說,惡友伴的確應該警惕。但是如果你想遠離惡友伴,並不是說開始的時候不注意,等以後注意到了再捨棄他,而是任何一件事情開始就注意。當你接觸一個人的時候,接觸一件事的時候,最初首先就應該慎重觀察一下,是不是與你自己所想的事情相違。如果真的具足惡友伴、惡知識特徵的話,那麼就應該捨棄他,否則,往後不容易捨棄了。
阿底峽尊者在藏地跟他的弟子仲敦巴有一個師徒問道錄。其中就是這樣說的:仲敦巴問阿底峽尊者:在一切的敵人當中哪個敵人最可怕?阿底峽尊者說:最可怕的是惡知識!因為惡知識可以把你的一切善根全部摧毀,所以這是最可怕的。然後阿底峽尊者問仲敦巴:你認為對於戒律最能摧毀的是什麼?仲敦巴回答:上師,我認為最能摧毀比丘戒律的是女人。
他們就是這樣說的。當然,這當中所說的都是最初就要做觀察的。就拿一個比丘來講,比丘本來是出離家裏,然後是要持承於佛法的,如果起初不好好護持戒律,沒有注意到一些微細的情況的話,周圍的環境很可能給你帶來破壞戒律和毀壞律儀的這種嫌疑。就比如說,當初的時候,與女人相伴,往哪兒走,走到哪兒待著,說話做事等等都在一塊,久而久之,那種煩惱習氣就會滋生出來,當煩惱不可遏制的時候,自己就會造成讓自己很後悔的業。
正像過去祖師說的:當你見到狗的時候,那麼你離傷口不遠了。
所以說我們到狗多的地方,就需要東看西看,小心狗咬;那麼,像這樣碰到惡知識或者碰到任何違緣的時候,都是應該先做觀察的;如果不觀察,等你自己已經遭受不觀察的惡報的時候,後悔就來不及了,因為那已經是結果了。所以說作為出家人來講,慎重異性是非常重要的;作為學佛的人來講,慎重惡友伴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比丘、比丘尼,本身要出離輪回的一定要護持戒律。比如說那兒有異性就不往那兒去,不和異性一起走路,如果在一個地方,也不往一塊湊、一塊兒待著,離遠一點,只要有可能會讓自己產生貪心、煩惱的環境,你都馬上斷棄。能夠這樣做到的話,就保證你不會出任何問題了。並不是說比丘、比丘尼遇到異性就是遇到惡友伴,除了異性之外,就沒有任何可以稱為惡知識,只是對於出家人的戒律而言,就好象對於我們修行當中的惡友伴是一樣的、同義的。因此,大家都需要非常慎重才可以。
就像過去祖師們都一再強調的,如果遇到惡友伴的情況下,自己要慎重做觀察。就像見到狗一樣,離狗太近,不慎重的話,很可能被狗咬一口。離狗越近,傷口越近。所以說我們要離惡友伴遠一些,這是很重要的。
還有一些戒經、大師們,都這樣介紹說:如果碰到惡友伴的時候,一定要使自己盡力躲避他;躲避他要用各種方便:首先要觀察惡知識,然後用方便離他遠一些。
就像仲敦巴,他是這樣說的:即便是碰到惡知識,你知道他是惡知識的時候,要以方便而斷棄之。
以方便斷棄,是因為我們是學習菩薩道的人,是住於大乘道的人,所以不能看到一個人,發現他是惡知識,然後張口就說:你是惡知識,我不需要你,然後把他攆的遠遠的。如果這樣,令眾生煩惱,令眾生不愉快,都是破壞你的菩薩行徑的。因此,都要以方便善巧躲棄他。你嘴上不說,你心裏知道了,他所說的一些話,所作的一些事與法相違,我不應該聽他的話。這樣方便躲避就可以了。那麼現在我們在座的各位呢?大家一聽說今天講到惡知識了,然後下去之後,互相見了面說一、兩句話,就說你是惡知識吧,你才是惡知識,彼此之間都這樣說,這樣就不好了!
千萬要記住,在觀察惡知識這個事情上,必須以上師的教言,以自己根本上師的教言,還有依靠佛經論典當中的正法所說的來衡量,不是以自他的感覺來衡量的。
現在聽了遠離惡知識的必要有這麼多,就像過去布朵瓦格西一再講的離開惡友伴的功德。碰到惡友伴沒有真實遠離的話,給自己造成的傷害將是沒有辦法來補償的。
大家要注意,假如你在大街上看見一個人,說了兩句話沒對頭,就說這是惡知識,然後再見到一個人也說這是惡知識,搞的好象惡知識滿天下一樣。如果這樣,自己所有修行的功德都會退失,這也是沒有慈悲的標誌。
釋迦牟尼佛說: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淨其意,勿擾他心。
不惱害眾生的心才是佛子的行為。因此,即便是碰到了惡知識,也要用方便、善巧來躲避他,不要讓他們產生煩惱。這是很重要的事情。希望大家瞭解惡知識之後,雖然說要謹慎,要非常小心,但是自己一定還要知道自己要不違於學處,用方便、善巧的方法遠離惡友伴。遠離的方式是,發現之後嘴上不說,用非常平和的方式,漸漸遠離就行了,不要去傷害別人。這個是很重要的。
以上是關於遠離惡知識的講授,希望大家把這些牢牢地記在心裏,善護自己的功德。
正像以前所講的那樣,依止具信者,信心自然增;依止具悲者,悲心自然增;依止貪嗔者,貪嗔自然增。所以說,你接觸惡知識偏多的話,你的煩惱也會增長。因此,遠離惡知識是一切遠離當中最極究竟的遠離!所以,好好修行這樣的法,思維這樣的法,讓自己從內心深處遠離惡知識,並且懂得如何護持自己功德的方法。這是對大家的希望。要斷棄和惡知識的來往,視惡知識如殺父的仇人一樣遠離,而且視惡知識就像傳染病的病源一樣,自己非常慎重並且遠離,擔心惡知識的過失傳染到自己的身上。在遠離的過程中要注意善巧方便,具足悲心。如此慎重地來防護自己,這就是防護惡知識支分。
六、依止善知識支分
現在要講的是如何依止善知識、善友伴的支分。
頌詞說:
依止誰人罪咎能永盡 猶如上弦之月功德增
將此正士知識比自身 猶加愛重是為佛子行
那麼,這裏說的依止誰人是誰呢?前一部分講的是惡知識,現在講的是沒有過患的善知識、善友伴。要依止的就是沒有過患的善知識善友伴。因為和他們交往的緣故,善念、善行、還有律儀等等一切的善法都能逐漸增長,而且像自己聞思修的功德,各個方面的修行如皈依發心、大悲心等等,全部增長,就像上弦的月亮一樣,漸漸趨向圓滿。這樣的知識稱為善知識,是我們的善友伴。比如說,自己金剛道友,就可以稱為善友伴。比如說,依止自己的上師,就可以稱為依止善知識。
那麼,依止上師善友伴的時候,最主要的功德是什麼呢?像惡友伴當中是具足能夠讓你增長貪嗔癡煩惱的,而善知識是具足讓你增長各方面聞思修的功德的,是使你的煩惱逐漸輕微並且產生解脫的功德。
這樣一來,顯而易見,善知識是我們當依的,惡知識是當舍的。應當這樣區分的。
善知識的區分,還有很多,像許多的經續當中所講的,如何出生這種善的功德呢?就像《樹嚴經》等經書上一再提到的,依止善知識的時候,自己一定要非常如理如法。《樹嚴經》上是這樣講的:如果遇到善知識的時候,不要遠離善知識,要親近依止。何以故呢?因為善知識極難出生故,極難面見故。所以,我們一旦遇見善知識,一定要親近他,而不是見見而已。
善知識的支分是有很多的。雖然說向善的方面引導,有善的功德都可以稱為善知識、善友伴,但是我們這裏所講的善知識、善友伴,主要是指我們修行密法的人,所依靠的上師為善知識。
什麼是真正的依止上師呢?依止上師並不是平白無故的。
現在很多人依止上師是怎麼個依止法呢?起初一聽到上師的名字,感動的滿臉流淚,然後說我把身口意都供養上師,然後砰砰磕幾個響頭,然後在上師面前求個灌頂。有的人過了幾天,有的人是過了幾個小時,甚至剛剛灌完頂,馬上就生起邪見,說:這個上師是假的,是假上師,不是真上師。然後就馬上產生各種邪見和懷疑,如果這樣,除了積造罪業之外,不可能產生任何功德的。
依止善知識的時候,需要具足三個步驟。首先是學會如何觀察善知識。中間知道如何依止善知識,最後知道如何隨學善知識。這是不可少的。如果起初不做觀察,盲目地請求法緣的話,這是有過失的。因此,依止善知識之前,最重要的是要先做觀察。最主要的觀察,就是要想一想,這個善知識,他所具備的功德,比如慈悲心的功德,某種證量的功德等等,這一切都要做仔細的觀察。在觀察善知識期間,不求法,不結任何法緣。沒有法緣的情況下,做任何觀察都沒有過失。等你自己確認了,這個上師的確具足了功德,堪為我的上師的時候,在這個時候,你再依止他。這才是真實的依止上師。
依止善知識的時候,需要具足稱為三喜依止的。比如說自己承待上師;以財物供養上師;隨學于上師、修行來供養上師,這都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像我們現在有的時候,大多數人在不瞭解善知識的法相之前盲目地聽一些名聲,然後就認為這位是善知識,那位不是善知識。這樣是沒有意義的。
首先,瞭解上師的基本法相是很重要的。
前一段時間到漢地去了三個喇嘛,自己說是年龍上師父母派他們到漢地去傳法的,年龍寺沒有一個僧人到漢地去,從來上師也沒有派人出去,結果他們在外面招搖撞騙。當然,不瞭解的人也不清楚他們是什麼樣的人。所以在依止善知識上要千萬慎重。
現在這個時代惡知識很多。就像釋迦牟尼佛在《樹嚴經》中所說,還有其他大德都是這樣講,惡知識非常非常地多,善知識非常非常地少。就比方說,黃銅是很多的,金子是很少的一樣。我們還可以做比喻,善知識就像白天的星星一樣,惡知識像晚上的星辰一樣,晚上的繁星比起白天的星星當然數目相當的懸殊。所以,你遇到的是善知識,還是惡知識,是很難區分的。
因此,我們主張如何的依止善知識呢?首先要瞭解善知識。就比如說像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古代大成就者、歷代伏藏導師都做了授記,不需觀察就可以求法,當然是非常殊勝的。有授記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有授記的一定是真實的善知識,沒有懷疑的。然後就像伏藏導師,具足各種功德的,依止他們是沒錯的。除了具足了授記的這些導師之外,沒有授記的,就需要仔細觀察,看是否具足某種功德;因為不做觀察的時候,很可能遇到的是惡知識,這樣一來,就非常地危險。其他的並不是說到外面走的,沒有任何經書授記的都不是善知識。事實上到了漢地也好,或者在藏地也好,沒有授記的人當中也有很多是獲得成就的。那麼,成就的人和不成就的人在一起的時候,我們需要用觀察善知識的方法觀察他。要善於區分才可以。如果你區分不開的話,很可能處於謬道。所以說要區分善知識,這也是重要的事情。能夠善於區分之後再做依止;依止的時候,盡心去學習,去追隨他就行了。
依止善知識的法很多,比如說:《事師五十頌》是非常重要的。《事師五十頌》講起來也是非常的好。儘管咱們現在的時間不是很多,但是這個法你們是要瞭解一些的,這個法裏提到很多有關善知識的法相啊、善知識的功德啊,如何依止善知識啊,作為弟子應該如何去做啊等等這些支分,大家都需要做一些瞭解。
總而言之,依止善知識的時候,要知道你要依止和自己功德相比功德大的人,而不是比自己功德小或者和自己功德相等的人;如果依止相等的人就沒有意義了,互相之間在一塊兒不可能提高什麼功德的。因此,要依止功德比自己超勝的善知識。
就像《樹嚴經》還有過去祖師們說的,所謂依止善知識,依止超勝者,依止令我產生功德者,這樣才稱為依止善知識。因為依止和自己一樣的人功德不能增長的緣故,就不能稱為依止了,就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了。因此依止善知識要觀察功德超勝的人,能讓自己的悲心增長的、證德增長的,讓聞思修功德增長的,如此才是真正依止善知識支分。所以這個大家一定要知道的。
依止善知識同時還要記住,善知識中我們要把密法當中所依止的上師,稱為大恩根本上師。為什麼稱之為大恩呢?因為恩德不是上師給了幾毛錢、給你點吃的,一高興就說上師對我有恩德,不是這樣子的,而是說上師通過自己的證量引導,使你自己能夠於輪回中解脫,能夠於一切聖位當中獲得把握,能夠於希求解脫道上獲得安穩,因為這種緣故稱為大恩的。所以恩德之門應該從解脫之門當中來憶念,而不是從其他方面。因此,如果得到了這樣一位善知識上師來依止的話,一定要以三喜來依止,絕對沒有任何懷疑和猶豫。最初觀察上師,然後當中依止上師,那麼你觀察完以後,依止之後不論上師是善,是惡,不再做觀察,不再做分辨,只要生起淨相和虔誠去恭敬依止修法就對了。
在依止上師當中一定要認真,就像前面所講的,既然我們見到了惡知識就象殺父仇人一樣,傳染病毒的病源一樣,那麼我們依止善知識就像旃檀林放出香氣薰染人一樣,即便是你自己沒有功德和努力,因為善知識的功德的緣故,依止善知識也是使你煩惱永盡的一種方便;依止善知識是你把一切過患對治,把一切功德都能增長的殊勝來源;善知識是一切功德的源泉,因此依止善知識是我們修法當中最極重要的事情。
無論在密法當中也好,在顯教當中也好,善知識都是具足大悲心和智慧的。所以說,我們一定要知道依止善知識是要用正確的方式來依止的。正像剛才所說的,功德象上弦之月得以增長。所以在依止善知識方式上大家應該這樣瞭解,斷棄了惡知識之後,依靠善知識,是修行當中非常重要的支分。因此,對這樣一個具足了功德的善知識,要比自己的生命更加愛重,更加珍惜。去依止他,這是一切諸佛菩薩稀有的行徑。
就象前面所講的,依止善知識之前,自己需要非常慎重;依止之後要把自己的心全部沒有任何懷疑顧慮地完全依止於善知識,在依止善知識的時候,正象剛才所提到的仲敦巴所說的依止善知識時應當常伴善知識,經常和善知識不分離地待在一起。你如果要是見一見就離開,這樣對自己增長功德沒有太大意義。所以說要依止善知識時,要常時與善知識相伴,依止善知識,隨學於善知識,這樣才能使自己的功德增長。就象格西布朵瓦,他也是這樣說的。依止善知識,當晝夜六時不與善知識分開,一直和善知識住在一起,這樣來隨學他,這樣才能使自己的功德增長。
當然,這樣說並不是對我們年龍寺來講的,總的來講規矩就是如此。對年龍寺來說,環境也不是很好,而且天氣如此寒冷,沒有菜,沒有燒的,沒有電,沒有醫生,什麼都沒有。待在這個地方,依止善知識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說一般來說,在交通方便或者具備條件的時候,自己在這個地方依止善知識是可以的。但是在通常的情況下,是不這樣要求的。
依止善知識最主要的講法是自己要從內心深處對善知識產生敬信之心,並且從功德增長之門當中來依止,這是最主要的。所以說,在依止善知識的時候,一定是要見到善知識功德比自己的功德超勝的,不是和自己功德相等或者比自己的功德低的。那麼依止比自己高的善知識,可以使自己的功德漸漸增長,趨向圓滿,這是肯定的。如是善知識能呵斥自己的過患,能令自己的心安住真正的法當中。這是依止善知識當中所需要了知的事情。
在依止善知識的時候,我們對於善知識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信心的話,就會像過去的善星比丘一樣。善星比丘依止佛二十多年,他這樣講:除了你身上有光之外,我跟你在一起呆了二十四年沒有見到你絲毫的功德。就是這樣,如果沒有信心的話,依止佛都沒用。如果有信心,依止善知識,當然就能產生功德;如果沒有信心,即便依止佛,也不能產生功德。所以說,依止善知識的時候,除了要知道善知識具足功德之外,更重要的是對上師有真正的信心。你要有真實的信心的話,依止善知識的功德才能增長。
就像經續中很多地方都提到,依止善知識,要如法地依止,能夠去做聞思修,修行任何一種法都能使自己的心得以調柔,並且獲得佛的遍智之果;最重要的是要對善知識產生信心。無著大師也是這樣說的。修任何法,尤其是修密法的,要把自己心中的善知識就象頂嚴一樣,恭敬在頂間。你看待善知識是什麼呢?像你身體當中的心臟一樣,像你頭上的眼睛一樣。這樣來看待和愛護你的善知識,才能真正產生依止善知識的功德。
依止的方法有很多,你們如果不是很瞭解的話,可以看一看祖師們的傳記,看看他們是如何的依止善知識,他們是如何依止善知識產生功德的。象《米拉日巴傳》等等漢文也有的。所以,大家在這個上頭要好好看一下。依止善知識的方法有很多,華智仁波切《大圓滿前行引導文》當中也有一部分依止善知識的精華講義,你們都看一看,瞭解瞭解。總而言之,依止善知識如侍國王一樣非常尊重,而且產生一種信心,對善知識好好地敬順,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講得太多,時間是不夠的,所以大概攝略地講這些,希望你們自己對依止善知識生起信心,並且如法依止自己的上師。(待續)

1. 轉貼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09f8f80100cwlg.html 簡體轉繁體
2. 原文有(年龍上師父母仁波切)照片二張 旦不會轉貼 煩請學長移駕親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